第 11 期
问界的热卖,让 「不造车」 的华为在车圈的含金量和话语权一路走高。近日,笔者奔赴大理试驾吉利集团旗下的几何 G6/M6,两款华为赋能后的纯电新车,能撑起吉利电动化转型战略车型重任吗?
旧瓶装新酒
不论是几何 M6 还是笔者拿到的试驾车 G6,关注汽车市场的小伙伴都能一眼窥探出这两款新车的 「端倪」,二者整体从身形到设计语言均沿袭了我们熟悉的吉利家族风格,不出挑,但胜在经典耐看。

当然,作为吉利进军电动化的转型之作,以几何 G6 为例,新车在外观诸多细节上在尽力向新势力们的流行设计靠拢。
例如这个可点亮的全新光语盾徽 Logo,配合贯穿式 LED 日行灯大幅提升车辆辨识度;又例如自动弹出的隐藏式门把手,仪式感有了,至于究竟能优化多少风阻系数也就不那么重要。

又例如这副深得极氪与沃尔沃真传的内饰设计,简约不落俗套;采用小麦秸秆制成的内饰面板,配合空调自带的空气净化功能,试驾当天 30 摄氏度左右的阳光直射下也几乎没有任何不适气味产生,实属好评。

至于升级为 「奔驰式」 的怀挡换挡机构,一来同价位的小鹏 P5、长安深蓝 SL03 等新势力车型均已跟进,二来,吉利作为戴姆勒最大股东,沿袭这一招牌设计也无可厚非。结合到实际应用场景,怀挡式换挡在习惯之后的确能大大提升操作便利性。
其次,设计师将原本排挡区域空出的位置别出心裁的设计成 「loft」 结构,上层既满足人体工学所需的手肘支撑需求,同时又搭建出一个聊胜于无的无线手机充电平台(当下所有车载无线充电平台,仅问界等少数支持无线充电协议车型的该配置能做到真正可用);下层则为空间相当可观的开放式储物槽,充分满足前排乘客的使用需求。

提到问界,自然少不了为其强势站台的华为,这个被各大新能源品牌视为香饽饽的车机供应商,不仅能为各大车企提供被誉为 「业界天花板」 的车机解决方案,且含 「华」 量的多与少更是约等同于流量、话题的高与低。
吉利自然深谙此道,此前刚上市的新款领克 06 Remix 便开始 「拥抱」 华为,此番几何 M6 与 G6 更是直接采用华为 HarmonyOS 系统,在整个车机的流畅性、易用性与功能性等几大维度上相比吉利集团旗下早前诸多车型拥有长足进步。

综上,几何这两款新车静态上的整体表现属于典型的 「旧瓶装新酒」,乍看之下平平无奇,一凡深入体验之后,便能感受出这是吉利两款融入了诸多诚意的新产品。
新酒亦醇厚
吉利自 2010 年收购沃尔沃,历经 5 年时间厚积薄发,2015 年凭借彼时 「最美中国车」 博瑞开启 「新吉利」 时代的崛起之路,后续博越等车型相继成为爆款,加之品牌奠基功臣帝豪的持续发力,共同助力吉利达到品牌最高光时代 — 第一家年销量破百万的中国品牌。
自此,不论是吉利旗下一众车型,还是而后领克品牌车型,无一均有一个共同点 — 品质感。随之推出的纯电品牌几何,自诞生起便拥有这份得天独厚的的优势。
以笔者此次试驾的几何 G6 为例,自酒店出发,环洱海一圈下来 100 多公里的试驾路线中,涵盖城区道路、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以及山路等路况,几何 G6 留给笔者映象最深刻的在于其同级出色的底盘质感。

其一,面对坑洼甚至破损路面时,几何 G6 悬架反应果断且干脆,几乎没有明显多余的跳动,底盘在整个行进过程中安定从容。

其二,即使将驾驶模式切换至 「运动」,车辆并未出现同级其它电车那般,因电机瞬时输出峰值扭矩而引发明显的扭矩转向问题,要知道几何 G6 这一表现还是建立在 「德不配位」 的拉胯轮胎之上。

其三,也正因如此,几何 G6 在山中连续弯道中依然能给予驾驶者一定的操控乐趣,但一旦动作稍大,轮胎的短板再次凸显,打滑的嘶叫声再次警告我这只是一部更适合安稳代步的家用车。

综上,几何 G6 在 15 万级纯电轿车领域中,横向对比同价位新势力对手,展现出背靠大厂应有的造车底蕴及实力,当然,在一些细节上依然有改善空间。
电动实力几何?
几何 G6 全系搭载三元锂电池,分为 480km 与 620km 两种续航里程车型。基于 「SEM 智能能量管理系统」 2.0 版本打造的电池管理系统,继承了几何 「真续航」 的传统。根据笔者一天近 150km 的试驾里程,回到酒店后表显剩余里程为 480km,能给人一定的里程安全感(以上数据仅供参考,为非严谨测试标准下)。

另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为节能驾驶模式下,几何 G6 动能回收模式的表现。松开电门踏板后,车辆动能回收工作过程明显但不突兀,没有太强的拖拽感,与 Model 3 那种松电门即刹车的感受完全不同,能让驾驶者轻易掌握脚掌节奏,也对后排乘客更加友好。简而言之,这是一款很好上手的纯电轿车,能让从油车转换来的用户轻松找到合适的驾驶节奏。
电动势有话说
作为吉利嫡系纯电品牌,几何两款新车的整体表现达到预期。论机械素质,在同价位车型中拥有大厂优势;论软件素质,华为赋能后很好的规避掉吉利当下的短板。

但是在新能源市场愈卷愈烈的当下,至少达标显然远远不够。要想真正出圈,一套全新的设计理念、一副全新的品牌概念必不可少,对内可参考极氪之于领克,往外可参照深蓝之于长安,期待一个全新几何品牌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