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参考

智能车参考

关注

40 万小鹏对线 100 万保时捷,55 开???

小鹏 G9

2022-10-24

贾浩楠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小鹏 G9,详细体验报告来了。

场地性能测试、山路、城市路面都没落下。

优点试出来了:底盘扎实、驾驶性匹配进步巨大、智能化依旧领跑。

不那么令人满意的,也不遮遮掩掩:悬挂小瑕疵、座舱功能画蛇添足、和动力底盘不匹配的转向刹车…

小鹏官方嘴上很谦虚,「最好」 只划定在 50 万以内,但真正比划起来,直接拉来保时捷卡宴同场对比。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小鹏 G9 还真的有保时捷卡宴没有的差异化优势。

对线保时捷,G9 赢在哪,输在哪

场地性能测试,主要包括零百加速、制动性能、高速绕桩、高速连续颠簸路这四个项目。

对比的车型,是保时捷卡宴 2018 款 2.9T 高功率版,440 匹马力,最大扭矩 550Nm,新车售价 115 万。

小鹏 G9 则是续航 650km 的性能版,智能四驱,405 匹马力,717Nm 最大扭矩,售价 39.99 万。

第一关:零百加速

小鹏 G9 的加速性能,无论体感还是实际测试,都比卡宴要快很多

两车的官方数据,分别为 3.9 秒,和 5.2 秒。

电机天生就有低速瞬间释放大扭矩的优势,而燃油发动机达到最佳功率、扭矩输出转速,需要一个过程。

但这一关,小鹏 G9 不能算赢。

输在了方向盘。

小鹏 G9 定位家用车,转向手感调校突出随速增益,速度越快越 「紧致」,但运动模式下转向轻重变化曲线极其陡峭。

将转向调成运动,弹射起步的初期阶段方向盘依然轻如如羽毛,无意识的双臂动作很容易误转向,尤其是在零百加速这样高度紧张的状态下。

危险之处在于 G9 动力实在太强… 容错空间很小。

而卡宴做到了一台运动取向车型应有的驾控特性,给人充足的信心。

第二关:制动特性

小鹏 G9 的 100km/h 刹停距离大于卡宴,力度也偏软,卡宴则是毫不含糊、猛烈又直接的 「撞墙感」。

小鹏 G9 的表现,同样是和 G9 本身的家用定位密不可分。

但这并不能是算作缺点。

在日常使用场景下,G9 刹车刹车距离仍然能保持在 36-38 米,在中大型 SUV 中算较好表现。

而且,G9 刹车的脚感线性均匀,日常使用甚至可以说非常舒服。

完全不像现在很多新势力车型把刹车调的前段过软,踏板行程通过一个临界点时又突然重刹。

第三关:高速绕桩

高速绕桩测试,由于场地安全措施不支持极限速度下的麋鹿测试,所以只能从车身响应和姿态上体验。

在 50-60 公里的时速下,G9 和卡宴都能顺利通过宽度 6m 左右的绕桩区。

不过小鹏 G9 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都优于卡宴

这主要是因为小鹏 G9 的双腔空气悬挂可以将离地间隙降得很低,同时还能根据车身动态实时调整悬挂支撑特性。

卡宴输就输在了较大的离地间隙,和传统的避震悬挂。

当然,从底盘悬挂的形式上看卡宴前后都是多连杆,极限工况下的运动姿态上限、调教水准、响应速度理论上都比家用取向的 G9 要高很多。

但在不那么运动的场景中,小鹏 G9 用科技赢过了传统汽车。

第四关:高速通过密集减速带

同样的因素,也让高速连续颠簸路段下,小鹏 G9 的体验超过卡宴。

间隔 20cm 左右的密集减速带区域,卡宴的体验一句话总结:速度越快越颠,底盘冲击声音也越大。

其实,卡宴的悬挂完全能在中高速过坎时稳定车身,但 「硬桥硬马」 的底盘,冲击感太过强烈,你的屁股和整个车合二为一,感同身受。

G9 的空气悬挂优势体现十分明显,60 公里时速,甚至更高,你在车内的感受甚至比低速过减速带更加平稳,声音也低沉干脆。

在车内能感受到清晰的震动,但你的屁股不会移位,人也不会从座椅上被抛起来。

总结一下,小鹏 G9 有一个足够运动的悬挂系统,有超强的动力。

但并没有为其匹配运动的转向和刹车。

已有的驾驶体验,完全能够支撑日常偶尔的激烈驾驶。

转向刹车特性,与保时捷相比的确不够运动。

但转向的精准性,包括随角度、随速度增益的人性化合理程度,以及刹车在日常使用场景下都十分优秀。

这么说吧,拿 G9 去跑山,非但不违和,动态表现和驾驶快感远超途昂、汉兰达、URV 这些以往中大型 SUV 中的明星选手。

只不过真要下赛道,我还是选保时捷

智能化体验

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方面,硬件上,座舱内采用双 14.96 英寸高清智能联体屏搭载高通骁龙 8155 芯片。

小鹏自研的 Xmart OS 也迭代到了新的阶段,尤其体现在人机交互上。

语音交互响应速度达到毫秒级,1 分钟连续给出 40 个指令,能快速执行。而且在地下车库、高速、野外等无网弱网状态也可语音控制车辆。

人车交互的用户主动权方面,小鹏 G9 迈出了一大步。包括动力、刹车、转向、四驱形式、悬挂高度、支撑性等等关键参数,全都可调。

而且每个参数下,都有丰富的多档可调。

以四驱形式为例,小鹏 G9 可以在全前驱、全后驱、前后 50:50、30:70、70:30 比例之间随意调整动力分配。

也就是说,面对不同路况有更成熟从容的应对方案。比如 50:50 的动力输出形式,其实和越野车脱困模式完全相同,就差一把差速锁。

配合可以升高的底盘,G9 的潜力和可玩属性,远远超过家用代步的范围。

当然,吐槽的地方也有。

G9 主打卖点中,有环绕式音乐厅,全车 28 个音响,总功率 2250w。还与久石让合作,专为 G9 谱了背景音乐,的确很惊艳。

本来这样就很好。但是,画蛇添足的地方来了。

小鹏给 G9 设计了一套 「身临其境」 的视听系统,没别的,就是座椅跟着音效震动。

说强,它一点都不震撼,远不如类似的影厅。说弱吧,震动始终让你清晰的感受到。

臀部痒得不行。

而且无论是堵车蠕行、山路放飞,还是在原地休息,只要音响动,座椅就动。

没错,座椅震动关不掉。

小鹏官方甚至给了一把绿豆,专门让大家观察体验座椅律动效果…

总之,强烈建议后续 OTA 中加入座椅律动的关闭功能。

智能驾驶

可惜的是,目前的试驾车还是工程样车,并未开放智能驾驶的功能体验。

不过,智能驾驶算是小鹏的传统强项了。

硬件方案上,G9 全车总共配置了 30 个感知元件,包括:

2 个激光雷达,5 个毫米波雷 达,12 个超声波传感器,11 个摄像头 (侧前摄 像头 2,双目摄像头 1,环视摄像头 2,后视摄 像头 1,侧车摄像头 1, 侧 前摄像头 2,侧后摄像头 * 2)

底层计算平台,采用 2 颗英伟达 DRIVE-Orin 芯片,算力 508TOPS。

明显是为更高级的 L3、L4 级功能服务的。

这也说明,2022 年面世、2023 年交付的小鹏 G9,在智能驾驶硬件的配置上,已经提前预埋了今后数年甚至是下一代智能驾驶系统的需求。

Xpilot 已经迭代到 3.0,辅助驾驶功能覆盖泊车、高速场景,而且包括记忆泊车、高速领航辅助这类高阶能力。

Xpilot 3.5 目前也进入测试阶段,最重大的变化,是城市 NGP 功能的上线。

这个功能能够在复杂的城市路段自主识别红绿灯、行人、路况等等信息,可以自主完成无保护转弯、环岛、人车混行等等复杂任务。

再加上高精地图的加持,城市 NGP 能够自主导航,极大减轻用户的驾驶负担。

而与 Xpilot 之前的自主泊车、高速 NGP 等等功能联通后,小鹏汽车就实现了业内竞相追逐 「端到端」、「三域融通」 的智能驾驶能力。

从一个停车场出发,到抵达另一个停车场,从 P 档到 P 档, 用户均可使用高阶辅助驾驶。

都是 9,G 有啥不同?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小鹏 G9 吧。

纵向来看,G9 不仅仅是小鹏在智能化实力上的最强体现,同时还是小鹏车辆工程层面的一次巨大进步。

主打家用,兼顾一定运动性。

而且油门、刹车响应的线性程度,底日常驾驶中转向的精准性和力道反馈,都比上一代旗舰 P7 好得多。

尤其是在底盘的支撑性和舒适性上,G9 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平衡点。

当然,缺点也有。

运动模式还是偏保守,反而产生了隐患;

悬挂在低速工况下,车身左右摇晃抑制的不彻底;

座椅律动实用性不高,还不能关闭。

以及,大 5 座的空间其实只能说还可以。

与整个车身尺寸相比,后排空间够用,但不够奢侈。

所以,横向对比最大的竞争和对标车型理想一系列新车,包括 L7、8、9,小鹏 G9 是一台把资源体验优先前排乘客的车。

而理想则是把最好的体验给了后排,甚至可以说所有的好东西都在后排。

在车内屏幕数量、尺寸、交互方式上,小鹏 G9 也没有理想花哨有卖点。

所以,什么样的用户适合买小鹏 G9?

首先是从汉兰达、途昂、URV 这了传统燃油 SUV 转向新能源的用户,小鹏 G9 在能耗成本、科技配置、驾控体验上已经远远胜出。

在已经瞄准新能源的潜在用户中,小鹏 G9 可能更加吸引家庭成员 4 个以内,或者对车内过多大屏不感冒的用户。

以及,小鹏汽车也有自己的 「护城河」,那就是领先的智能化水平。这也为小鹏培养了一批比较忠实的粉丝。

毕竟,全球范围内有能力自研智能车全部核心技术的,除了特斯拉,也只有小鹏。

而在国内,如果要求一辆在智驾和智舱体验上都领先,而且适配中国路况以及中文用户使用习惯的智能汽车,小鹏之外的确没有第二家。

— 完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