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ocy

Trocy

关注

两年后再试小鹏P7

小鹏 P7

2022-12-25

两年前,当时还在佛山,借着小鹏肇庆的前同事的光,体验了刚上市的小鹏P7。作为一个传统主机厂的工程师,当时的心态就是好奇,看看一家新势力的企业从零造车,到底能造成什么样子。清楚的记得,看到车的时候,先看了什么间隙、搭接、漆面,开车的时候在听有没有异响,噪音水平,还在为耐久性担心…

两年过去了,小鹏P7的成绩也有目共睹,我的认知也在迭代,所以借朋友的车开了一段时间,认真再体验一把。

文章先分模块说优点,缺点最后一起说。

车辆信息

后驱长续航的智尊版,加装了音乐座舱,车龄2年,行驶里程4.8万公里,X-pilot3.0硬件,系统Xmart OS 2.8.2。

传统方面

说几个印象深刻的点。悬挂支撑性好,不硬也不软,感觉刚刚好,变道超车或者掉头的时候,一把带过去很有信心。开过的30万以内车里,底盘质感最佳之一,另一个是领克09。另外,本身电车就安静,再加上舒适的座椅,高速上很安静,对比上周开的科迪亚克,感觉再也不想碰大众的双离合了。

车机系统

820A的车机三年后依旧流畅,UI设计简洁醒目,常用的菜单不用在页面里翻来翻去。导航和手机一样易用,和手机的互联方便,可以直接将微信、高德、美团、大众点评的地址从手机发到车机。丹拿的音响效果极好,最意外的是导航的声音是从主驾头枕两侧出来的,车内其他乘客几乎听不到。当然这个功能是加装了音乐座舱的,得花1.8万。语音助手极其好用,开车的过程中基本不用手去操作,语音全程解决,我愿意称他是车机语音第一。

辅助驾驶

小鹏P7这两年多发生过两次重大进化,第一次是OTA推送了辅助驾驶和全场景语音,第二次是推送了NGP。这两次OTA让这辆车旧貌换新颜。这部分只说辅助驾驶。直观的理解,辅助驾驶可以分三个档位,分别是ACC→LCC→NGP。

ACC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启,其实就是全速域的自适应跟车,在高配一些的传统油车上也可以见到,在城市道路场景里当做一个主动安全功能就可以。启停的动作很柔顺,不觉得突兀,但稍微有点慢。刹停距离是不会被加塞的,由于起步提速较慢,容易被加塞,需要人为介入加速来避免。而在隔壁车道没有加塞的情况下,可以几乎人为不用操作,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车辆起步后极近距离的加塞。

LCC在车道线清晰的路况下可以开启,实现车道保持+自适应跟车。最考验LCC能力的,除了车道线识别,就是目标选择,特别是对突然的CUT IN。这部分整体上不错,尤其是在较高速度行驶的过程中,对CUT in的处理接近人类司机,收点“油”门,或者轻微点刹车后保持合理车距。但在低速过程中,会出现过刹停,然后等几秒的决策时间,再开始行驶的情况,影响后车通行。在车道线不清晰、路面有修补痕迹、路口车道线变化等场景下,LCC可以跟车通过,小路口也可以自行通过,但在通过路口重新寻找车道线的过程中变道有安全隐患。

弯道能力,虽说现在可以实现自动过弯,但这过程可谓惊心动魄,方向盘会不断左右调整,并且时速并不快,并且速度时快时慢,多车道还好,如果是单车道的匝道弯,怕是要被后车偷偷骂了。LCC还可以打灯变道,这个功能多少有点鸡肋,变道加速非常突兀。

因为不用频繁转弯变道,LCC在城市快速路上的实用性还是很强。可见的未来,自动驾驶发展到什么程度么人知道,但LCC一定是日常通勤打工人的刚需。

整体来说NGP的体验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出现过未知原因的无效变道,由于变道超车,错过下道口,遇到道路施工强烈要求接管的时候挺吓人。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高精地图的鲜度不错,道路施工位置提前两公里就会发出预警。

NGP在高速换高速的过程成功率和稳定性挺高,大约提前1.8km发起自动变道至最后侧,没有发生过错过下道口或NGP退出的情况。变道超车的模拟动画做的很清晰,会在目标车道标注变道位置,变道过程一直动态跟踪,直至和目标位置重合。弯道速度由车流速度决定,不追求40km/h或者60km/h的限速,但在没有车流的情况下,和之前提到过一样,车速忽快忽慢,像是在根据弯道曲率决定弯道速度。

对于高速场景,因为全程车辆动作不需要太频繁,在稳定行驶的过程中,不迷恋变道超车和自动下匝道的话,有高精地图和一堆感知硬件的加持,NGP对于消除长途旅行的疲劳,提高安全性,非常有价值。安置在方向盘上端的摄像头,全程监控驾驶员的状态,如果有打瞌睡或者眼睛长时间不在行车路线上时,会发出报警,勒紧安全带提示。

现在据说有激光雷达加持的小鹏P5和G9,能够实现更复杂路况的LCC-L车道保持和跟车,X-NGP也能实现城市道路的点对点自动驾驶。

自动泊车这次似乎是有传感器故障,在检测、发现、选择车位、规划路径结束后,运动控制过程中一直显示有障碍物,退出泊车。没下过地库,记忆泊车也没有试到,下次有机会补上。

续航及充电

简单说一下续航和充电。这个车是NEDC标称670km,五万公里后,在北京的冬天-1℃~-10℃的环境下,满电大约540km,空调25℃,实际大约能跑350km。

充电过程,要夸一下小鹏的自建桩,车机导航就可以解锁地锁,峰值电压能到350V,从200km充到540km大约75分钟。

缺点

除了自动伸缩的丹拿音响,车辆的内饰设计感和豪华感比较欠缺,副驾前面一块塑料感极强的大桌板。充电口,后备箱盖的开启只能在车机上操作。方向盘没有什么触感可言,没有方向盘加热,对北方的朋友不是很友好。多功能按键布局也不是很合理,左侧下部的两个按键留白太大,两个按键也不知道有什么用,一直没用过。车机上的第三方软件,没怎么做适配,比如QQ音乐,打开后就一个播放界面平铺在主区,然后会有一个浮动的关闭最大化最小化窗口,直接挡在窗口左上角的关闭键前。辅助驾驶的视觉可视化模型非常少,车辆只有箱式火车和轿车,MPV什么的都是显示为箱式货车。暂时就想到这么多,以后慢慢补充。

最后要安利一波电动车了,绝大多数油车最后的倔强—所谓“操控感”,电车一样能给到,而且电车安静,加速快,智能化程度高。还有一个场景,今天带着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孩子在车里吹着暖风,安安静静地睡了两个小时,如果是夏天,也可以以安安静静的吹着空调睡觉,这是油车给不到的。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