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od旌旗
关注
环形隧道
辅助驾驶体验观察
2023-03-23
我心中的的中国汽车 ADAS 辅助驾驶,团队能力第一梯队——
排名分先后:蔚来、华为、小鹏、理想。
◆一家之言,主要是讨论各家 ADAS 团队现状,排名是我自己的观点,别揪着某个具体的技术硬说高低,我写的微博当然以我为准。
◆不管怎么说,这 4 家都是绝顶的第一梯队,是“能上牌桌”的选手。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再加特斯拉一个“中神通”;除此5 家之外,其他人都没拿到入场券,如此而已。
◆首先是蔚来,这个估计争议很大。
我一句话总结:蔚来是ADAS 硬件、软件开发、 ADAS 产品规划结合得最好的。
首先是硬件,NT 2.0 平台大家都知道:硬件拉满——猎鹰长距离 Lidar,全 800 万的 ADAS 摄像头,4 颗 OrinX......
完全就是斌子 PTSD 的产物,因为上一代 Mobileye Q4 方案整的灰头土脸:算力低、感知能力低,ME 这蠢货又傲慢地出奇。
叠加当时蔚来极度混乱的经营状况,使得蔚来 1 代平台的 ADAS 开发受到了极大地制约。
虽然 NOP 这样的功能还是做出来了,但是斌子实在受气太多,决定 2 代平台玩一票大的。
所以 OrinX 首发了,老黄恨不得飞到中国来亲斌子一口;所以联合图达通捣鼓出了猎鹰,1550 激光,等效 300 线......
老实说:我觉得 NT 2.0 的ADAS 配置是过剩的,像是 4 颗 Orin ,压根很难全部利用——多路芯片天然受限于板间带宽,利用率上不去啊。
但是那又如何?过剩总比性能不够强,斌子 PTSD 一发作,就给了 ADAS 团队极大的发挥空间。
然后是研发和产品,研发不多说,我了解的不多。
这里必须说个情况:蔚来整个 NT 2.0 的研发和产品团队,是在 2022 年初才稳定下来的。
所以 ET7 等车型的 ADAS 软件开发,你可以理解为是在去年快交车之前才启动;然后交车即有 LCC,年底出了 NOP+高速领航,我觉得这个速度已经飞快了。
蔚来强在产品团队,现在产品的头,是当年小鹏 ADAS 的产品老大——黄鑫。
黄老板当年在 P7 上第一个洞察出高速 NOA 本地化的价值,做出了小鹏 NGP,成为 P7 当年卖爆的推手之一,在产品上的造诣绝对是顶尖的。
而第一个做出 NOA 的特斯拉,其实一直没把高速 NOA 当回事,憋着劲用 FSD 彻底统一全场景;结果这种摆烂的态度,加上 FSD 未能如预期极速推进,导致特斯拉高速 NOA 的体验一直非常糟糕,反而被中国竞品吊打。
我在中国,当时就是有高精地图可以用;我拿来做高速领航辅助,就是可以体验比你好。
而且高速的高精地图,可以规避城区高精地图扫图难、鲜度要求高、成本贵的问题...
什么是好的产品?就是在客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利用更好的产品定义去打对面的技术优势。
黄老板当年做 NGP 做到了,如今在蔚来,半年的时间拿出了 NOP+,他也做到了。
半年时间,在全新的硬件平台上,跟新的高精地图供应商一起,把高速 NOA 类的功能打磨到“业界最聪明”,这就是蔚来 AD 产品团队的能耐。
而且有很多不能细说的内容,比如全自动换电场景的谋划,比如大家最关心的“自动驾驶法律责任问题”......
蔚来 AD 的产品团队在跟我的交流过程中,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思考,细化到 UI、座舱团队可以执行的那种层次。
为什么我把蔚来放在第一?因为这种规划的前瞻性、细致性,都是别家没有的。
我就敢说:一个都没有。
蔚来 NAD 为什么敢叫「自动驾驶」,因为人家真的思考过“什么是自动驾驶”,以及“自动驾驶如何跟人类社会互相适应”。
蔚来 AD 的产品团队,既能“修剪枝丫”,在战术执行上不断博弈,防止技术团队放飞自我,搞出一些自以为 NB 但是用户体验极差的东西;又能给到前瞻性的指引,保证在通往自动驾驶的路程上方向正确。
蔚来其他部分都拉胯的很,比如产能,比如车型规划......但是蔚来 AD 的产品,是独树一帜的强。
或者说,其他家都不具备能力如此之强、独立性如此之高的产品团队。
蔚来是唯一在 ADAS 部分,达到硬件、软件研发、软件产品 3 者平衡的品牌。
还有斌子堪称丧心病狂的资源投入。
◆华为
华为ADS 团队也很强,硬件第一梯队,而且还是效率最高的软硬一体:我的阿维塔 11,激光雷达、计算单元都是华为自研的。
而且华为的城区辅助驾驶就是目前最好的,用户体验遥遥领先;我自己开下来,觉得小鹏 CNGP 相比之下还是有质的差距。
为啥?因为华为连高精地图都是自己做的......
华为整个集团的优势太大了:现成的、最先进的研发体系,大量兄弟部门的技术拿来就用,全球各地都能抽调精兵强将......就跟当年做手机横扫业界一样,小米OV能扛住不被打死已经是碉堡了,因为余承东后面是整个华为集团!
溢美之词不再说,我得说说为啥我觉得华为是第二。
因为动荡
车 BU 的 ADS 部门,最近几年动荡太厉害了,从苏箐到王军,可能余承东接手再等半年一年,ADS 的风波才会平息。
虽然华为有中国区无敌的制度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但是团队的动荡伤害实在太大,这个伤痕一时半会是平息不了的。
现在的华为 ADS,是「带伤作战」。
所以很难降本,因为 3 Lidar 的方案还没搞成熟,怎么降到 1 Lidar?技术下放和降本的前提,一定是软件能力已经溢出。
结果据说元戎作为外部供应商,拿到了问界部分车型的 ADAS 软件定点......
同时,也导致华为 ADS 短期也很难大规模扩散,因为高阶 ADAS 需要极端复杂的定制化研发,太过于消耗人力资源,之前给阿维塔做 ADS 动辄千人规模;但是动荡之下,人力都是第一个被波及的。
华为的制度再强,也敌不过客观规律。
但我还是长期看好,一来大家都知道华为的优势,二来余承东统管整个车 BU,动荡已经开始平息。
环形隧道
辅助驾驶体验观察
2023-03-23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相关推荐

63

87
37

Elon



31
4

HA.P.


29
2

阿政


新能源汽车博主

27
2

63

27
评论

只是爱看车
26
评论

63

24
评论

王老大
23
评论

SHIWEN
22
1

,ᵈ;🇼:



22
2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