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od旌旗
关注
环形隧道
辅助驾驶体验观察
2023-03-23
接上条:
我心中的的中国汽车 ADAS 辅助驾驶,团队能力第一梯队——
◆小鹏
小鹏的优点是什么——在 ADAS 这部分家底很厚,还有吴新宙这样的领军人物。
最早做了高速 NGP,最早开始做城市 NGP,目前全球唯一可用的车库 VPA 泊车......小鹏的 ADAS 远比车型规划硬气。
我还是那个观点:小鹏之前卖的不好,你不能说是智能化部门的问题。
因为其他部分比如车型规划、销售渠道、营销公关......太菜了,如果没有智能化这么凸出,小鹏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只不过小鹏之前整体菜的情况下,智能化优势太突出,导致大家都归因错误,盯着这个突出部倾斜火力。
在 ADAS 软件功能上,小鹏依然是全世界做的最多的;华为相比之下都少了个远距离自适应泊车,蔚来、理想更是还没进入城区。
同时,吴老板带领技术研发,依然一往无前;用某位 P7 车主@东岸村niko 的话来讲——“越是开 P7,越觉得这是个工程学奇迹”。
小鹏第一台车,是油改电的 G3;第二台车,直接就是纯电架构的 P7,还带来了划时代的 全向视觉感知硬件,做出了高速 NGP这样的软件。
这简直就好像生物学家震惊地发现:从恐龙到鸟的进化,没有了“中间环节”的化石证据,一夜之间披上了羽毛一样。
G9 的 XNGP 我也才发过视频,小鹏在纯感知的技术路线上依然领先。
但问题在哪里?
我觉得最惨的就是把黄老板丢了......
黄鑫走了之后,小鹏 ADAS 的产品部门完全不够强势,也强势不起来;说得刻薄一点——“他们成了吴老板腿上的挂件”。
产品,完全被技术带着跑;技术部门说“我想要做这个、那个,还有那个”,产品部门成了执行机构,给他们细化需求去了。
起不到该有的“超前感知、前瞻规划、博弈制衡”作用。
结果在资源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硬要在 P5 上做 CNGP 城市领航,消耗了极多的资源;但是 P5 高配版的销量,注定了功能开发丧失商业意义,无法实现正循环。
然后城区高精地图路线还很快被否决,因为你技术越强,越发现城区高精地图无法大规模商业化,自己否定自己是最痛苦的......
CNGP 局限于广州、深圳等少数城市,还得硬着头皮完善,吹得牛得实现啊;XNGP 和高速 NGP 重构也要人、要资源,你这咋整?
尤其是现在大形势不好,小鹏整个组织架构都在大变革,也不可能掏出更多资源给 AD 部门,那就更需要一个“算账先生”,痛下决心「断舍离」。
这就是为啥只能把小鹏排在第三,因为失去了技术与产品的平衡。
当然,王凤英来了之后,整个小鹏的组织都在快速好转;我觉得变革很快也会来到 AD 团队,大的组织改善了,毛细血管也会通畅。
而且技术优势依然在,吴老板依然是国内 AD 技术第一人;家底还在,比如高速 HD MAP的 bug,小鹏就是修的最完善的。
◆理想
理想 AD是真不容易,排第四不是不努力,恰恰是太努力了,用最少的人进了第一梯队,绝对的瑞思拜!
厂长向来要求团队有绝对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能力......理想 AD 团队做到了。
L9交车即有 NOA,真是了不起的成就。
当然,现在的体验也只能排第四,具体原因我之前发过无数内容。
理想AD 的问题在哪里?——很简单,资源不够。
这点我私下跟厂长聊过,他这方面是赌性挺重的,极端信仰 AI 大模型。
说人话就是:“现阶段用高精地图和菜鸡小模型是没有出路的,做的越多越错;为什么我们不赌一把几个月就能出成果的大模型?”
没错,他就是想要一步到位,直接用 BEV、Transformer 这样的牛 x 技术,上纯感知架构,一统理想 AD 的全部场景:高速、城区、车库......
理想一直都是用最少的资源打最烂的仗,他们认为自己在高精地图路线上『浪费不起』;无论时间还是资源,都浪费不起。
华为家大业大,自己做高速+城区的 HD MAP;理想 AD 想都不敢想,就这种程度。
理想在 L9 上市前把高速 NOA 做完了,后来这几个月就集中资源做纯感知的城市 NOA 了,这就是厂长的决断。
这种果决的资本是什么?
首先,当然是我们吹了无数遍的理想「组织优势」,不再赘述。
其次,客观来说,理想卖出了最多的高阶 ADAS 车型,禾赛都因此受益,美滋滋的上市去了;销量就是数据量,理想现在手握全中国最丰厚、质量最好的 ADAS 数据库,技术上的“家底”殷实的要死。
最后,成本!
很多人没有仔细分析蔚理鹏华 4 家的 ADAS 硬件;如果你拉个 Bom 硬件表单,你会发现——理想 2 代平台MAX 版本,只有 1 个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
蔚来 2 代平台,激光雷达成本高得多,多了 4 个角毫米波,多了 2 颗 OrinX;
华为 ADS 平台,多了 2 颗激光雷达,多了 4 个角毫米波;
小鹏 G9 等新车,多了 1 颗激光雷达,多了 4 个角毫米波;
......
理想高阶 ADAS 的车卖的最多,Bom 却最便宜,商业效率必然是最高。
而且不带 lidar 的 Pro 版,依然可以提供质量上佳的图像数据。
这就是厂长敢赌纯感知路线的底气。
◆这就是我对蔚理鹏华 4 家 AD 团队的分析,我看到的不仅是现阶段表现出来的,简单的技术水平高低。
更是团队的平衡、商业逻辑的通畅与否。
我觉得年底这个排名可能还会有变动,到时候就看实际表现了。
不管怎么说,这 4 家都是绝顶的第一梯队,是“能上牌桌”的选手。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再加特斯拉一个“中神通”,不外乎如是。
如果说还有可能入围的选手,那就是下半年出车的集度和24 年出车的小米了。
集度是背靠百度阿波罗,遗产非常丰厚,前期体验展示出来的能力很强,但是具体表现得看实车。
小米汽车是雷总和小米的“二次点火”,集中的资源远超小米历史所有项目;尤其是智能化相关,手机行业的巨头怎么可能不懂这个?
其他的,我暂时还没看到,后面有空写写第二梯队吧。
力竭了,到此为止。
环形隧道
辅助驾驶体验观察
2023-03-23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相关推荐

63

87
37

Elon



31
4

HA.P.


29
2

阿政


新能源汽车博主

27
2

63

27
评论

只是爱看车
26
评论

63

24
评论

王老大
23
评论

SHIWEN
22
1

,ᵈ;🇼:



22
2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