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旌旗

Blood旌旗

关注
环形隧道

2023-05-29

【5月思考:4D毫米波雷达 vs 激光雷达】 未来汽车自动驾驶的主传感器必然是摄像头,走AI大模型的纯视觉感知。 但是,即使是目前比较高端的occupancy network(占用网络),感知距离依然不够长,特别是在黑夜环境下可能不足100m。 所以,依然需要一个长距离的非视觉传感器做配合,增强整系统的健壮性、安全性。 那么,这个传感器会是4D毫米波雷达,还是激光雷达呢? 其实我现在也懵逼了。 —————— ◆4D毫米波雷达的优点: 1、成本:反正你都要装前向毫米波,最激进的特斯拉和理想都得装;那么前向升级为4D毫米波雷达,成本方面阻力是最小的。 基本上一个才1500,如果按照代替2D毫米波来算,实际成本增加就1000;比激光雷达便宜太多了,后者最少都得3000以上。 2、特斯拉都装了:没错,这就是最大的优势,特斯拉的示范效应过于强大,就好像手机行业的苹果一样——技术领先者用啥玩意,都会让跟随者疑神疑鬼。 何况特斯拉这次自打脸,又把4D毫米波雷达给装回去了,尽管他们可以洗地说后端处理用了自己的软硬合一。 3、性能不错:有点云,虽然不密,但是够用;能直接获取速度信息,不像ToF体制的Lidar还得算;抵抗恶劣天气,比如雨雪的能力,比Lidar强。 ◆4D毫米波雷达的缺点: 1、点云密度还是太少,跟高线束激光雷达完全没得比。 2、在融合算法中的作用不能确定:飞凡说非常好用,理想说没看出来。 3、国产率太低:虽然模块很多都国产化了,但是一问射频芯片谁家的,不是NXP就是Ti;正完全国产化的毫米波,极少极少。 ◆激光雷达的优点: 1、性能好:动不动都是120线以上,扫出来的点云数量远超毫米波雷达;能直接给出深度信息,比视觉AI感知方便、快捷。 2、感知算法的热门传感器:这年头,感知算法不做个视觉融合Lidar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 激光雷达依然是各路神仙刷paper的必备神器,拥有庞大的生态。 3、国产率高:激光雷达因为是几乎从头做起,除了最后面的FPGA处理芯片,国产供应链直接拿下了大部分的核心技术。 毫不夸张的说:最先进的车载激光雷达在中国,未来最先进的(FMCW体制)也在中国,最大的Lidar产能......还是在中国 而车载激光雷达鼻祖——美帝 Velodyne,已经形神俱灭... ◆激光雷达的缺点: 1、贵 太锤子贵了,即使有中国强大的供应链撑腰,大幅度降本,单价依然要大几千一个,甚至1万多...... 毫米波为啥一直负隅顽抗?人家实在太便宜,几百块就能买个2D初阶版本,4D版本也才1500左右。 2、可靠性 目前我们看到的几家量产型号吹是“半固态”,实际上里面都有大量的机械结构,各种转镜、棱镜......寿命是个很大的问题 但是全固态呢,距离又太短,都是100m以内的“补盲Lidar”。 3、外形上不好处理 理想和蔚来、问界,都是脑袋上顶个包,这样可以发挥Lidar的测距优势,但是消费者颇有微词。 小鹏是装前大灯附近,融合了外形;但是测距就短一些,而且消费者又会瞎想:万一撞了咋办? 两难的选择。 —————— 说了这么多废话,我的观点是啥? 1、短期内,我觉得不会有谁淘汰谁,除了特斯拉没人敢冒险。 高阶ADAS的车,两者依然会共存好几年。 2、4D毫米波的进化: 继续提高射频性能,提供更高的发射/接收通道,拿到更高的点云数据。 搞不好我们可以在汽车上看到小规模相控阵雷达出现.... 当然,这也得控制成本。 3、激光雷达的进化: 随着视觉AI感知的大爆发,我觉得激光雷达甚至会性能倒退,重点强化【测距】、【成本】。 说人话就是,我觉得新势力后面几代车,买的激光雷达都是定制版: 线数退化,甚至可能从300线退化到64线以下; 重点增强测距,把实际感知距离做到300m以上; 在此基础上大幅降本,最好降到1000左右。 —————— 视觉AI大模型的进化太迅速,以至于会压迫其他硬件,让他们前进又后退,后退又前进。 我估计很多传统车厂的人会看傻,哈哈哈哈;到时候新势力疯狂降本,装个1000块钱的低线束激光雷达就能CNOA,他们倒要买一堆300线以上的奢侈品装脑袋上。 历史是螺旋形前进的,我算是具象化地认知到这一点了。
环形隧道

2023-05-29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相关推荐

Blood旌旗

Blood旌旗

11
评论
Blood旌旗

Blood旌旗

7
评论
Blood旌旗

Blood旌旗

1
评论
Blood旌旗

Blood旌旗

1
评论
Blood旌旗

Blood旌旗

1
评论
Blood旌旗

Blood旌旗

1
评论
Blood旌旗

Blood旌旗

1
评论
Blood旌旗

Blood旌旗

1
评论
Blood旌旗

Blood旌旗

1
评论
Blood旌旗

Blood旌旗

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