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好赶上了 L9 第一批提车,8 月 30 提的,到今天 40 天了。
最近因为工作调动的原因到处跑,再加上十一回了趟老家银川,所以开的比较多。
本来想 1 万公里分享一下首保注意事项,临近才发现保养需要增程器跑到 1 万。那首保就等等。
先分享下 1 万公里里程的用车感想。
我用辅助驾驶比较多,达到了 80%,我觉得用得好真的能帮我省不少精力,同时也希望能足够了解现阶段软硬件的能力边界在哪儿,以便能和她配合得更好~
之前也是20款 baby blue 的首批车主,所以会对比着来说。
别人提到的优缺点我就不说了。
对比 ONE 进步的点
按照从驾驶相关到舒适度配置再到软件的顺序:
转弯半径变小
最明显的,转弯半径变小了,以前调头需要倒一把的路口换车之后可以直接过去了;过减速带不颠了,整体感受很柔顺。
能耗变低了
远好于 ONE,开 ONE 在高速上 130 速度巡航,表显 10.4 左右,实际在 11 左右。
L9 同样速度,表显 9.1 ,实际 10 。
首保之后这个数据应该会进一步下降,好评。
这可能也和悬架自动调节有关,如果当前悬架高度为“标准”,当车速超过约 120 km/h,或车速超过约 110 km/h且持续约 30 秒时,悬架高度将自动随车速到“低”高度,之后当车速恢复到低于约 70 km/h,或车速低于约 80 km/h且持续约 10 秒时, 悬架高度将自动随车速到“标准”高度。

舒适型配置
1、座椅舒适度好评!第一次去试驾的时候座椅变软太明显以至于我都没太能感觉到悬架的变化。
2、储物空间好评!比 ONE 上多了好多,方向盘左下方的小储物盒放行驶证和各种票据杂物,放了点零钱,再也没有杂物到处飞的感觉了;中控台下面的格子放个小手提包刚好!
3、冰箱真的绝了!没提车的时候心想不就是个冰箱嘛,提了以后真香,尤其还是冷热的,等到冬天就更香了。
4、空气净化器自动开启、自动近光灯、自动远光灯等等这些未见到宣传的配置,实际用起来也很好用;夜晚高速路上观察自动远光的开闭也是个很有趣的事情,前方没车且光线不足的时候会自动开启,有车了又会自动关。
NOA
9 月 28 号车机 4.0.3 版本更新以后,让我重新深刻感受到了车辆的进步。
NOA 比之前好用太多了,超车的时候不再因为右车道前方车辆的稍微靠左就急减速;LKA 和驾驶员抢方向盘的现象也大大缓解了。
顺便,几乎同时,车机高德也更新了“高速服务区增加途径点”的功能,好评。



整体来说,L9 真的是台好车,不谈辅助驾驶,就单单论驾驶品质和舒适配置而言,我认为也对得起它的价格。一个多月时间,它已经陪我跑了蛮多地方。
用一场场千里奔袭,将世间的繁华尽收眼底。
舟山-银川;2264km,27小时,单人单车

银川-天津;1208km,12.5小时,单人单车

天津-杭州;1208km,15小时(堵车有点严重),单人单车

顺便分享一些路上的照片~



缺点和待改进的地方
优点很多,我就不多说了,来说说从我的角度出发,感觉缺点和待改进的地方。
期待开放音乐的本地下载功能
以前 ONE 的时候没这个功能,是因为 ONE 车机只有 32G,着实是支持不了。
现在车机有 256G,本地适当缓存些歌,可以有效避免信号不好的时候没歌听。

手机无线充电板
严重差评的:手机无线充电板,几乎是不可用状态。
有车友拿 iphone13 Pro Max,出现了电越充越少的情况,甚至触发了过热保护。
ONE 的时候就吐槽无线充电发热,到了 L9 上,3 年了,一点进步都没有。
为什么就不能在无线充电上方加一个空调出风口对着吹呢。希望以后这块区域硬件升级的话一定记得考虑散热的问题,不考虑散热的无线充电根本没法用。

360 环影
窄道自动弹出需要优化,动态几乎不可用,静态拼接有盲区。我的评价是,还不如 ONE。

希望智能座舱迭代的一些小期待
希望中控屏增加链接蓝牙耳机的功能,或者后舱娱乐屏支持同时连多部耳机。
现在副驾屏和后舱娱乐屏都可以独立连接蓝牙耳机,但只能连一副,后座两个人想在不影响司机的情况下看电影,只能每人戴一只耳朵。
iphone是可以共享音频的,厂长学着点呀。
或者司机没办法在不影响后排乘客电影观感的情况下,获取车辆导航或者辅助驾驶信息。

希望有更详细的车辆数据信息
车辆各种数据信息期待开放,比如 ONE 上面有的车辆倾斜信息、指南针、海拔、电机转速,能量流详情等等…
都说开电车之后会变得抠门,油车的时候随便踩,电车的时候电耗从 18 涨到 19 都很介意,车主会关心是不是在上坡,海拔多少呀这类信息。ONE 上是有的,期待 L9 上也能 OTA 开放。

软件的整体逻辑
和几个朋友聊起来都提到了这个话题。
感觉 ONE 的时候的设计思路是,我需要实现什么功能,这个功能怎么用起来最顺手,最安全,就怎么设置。
但 L9 的整个软件系统给我的感觉是,需要有一个功能,把它怎么放进车机,缺少了中间的一些逻辑思考,就会导致很多场景下的车机系统使用起来比较别扭。
举两个例子,比如驻车 P 档下,投屏在中间屏幕播放视频的时候,无法操作空调、车锁、天窗等车辆基础设置,也无法查看时间。明显就是把 ONE 上的操作代码直接拷贝过来,却忘了ONE 有多的一块车辆控制屏幕。再比如进入 LKA 时默认巡航速度是当前车速。
最早 ONE 上进入 LKA 会按照先前设置速度来做默认巡航速度,有车主反馈从高架下来,开 LKA 车辆会突然窜出去,有安全隐患,所以有一回 OTA 的时候就改了,改成按当前车速默认巡航速度。
但是现在是 L9 了呀,你观察一下就会发现 L9 的辅助驾驶加速是一码一码涨上去的,不像 ONE 那样突然。
条件变了,那么应对的方案也应该有所调整,而不是一味沿用。反倒是现在这样按当前车速来巡航会产生安全隐患。
所以我强烈建议,更改进入 LKA 的默认速度为道路限速(和 NOA 保持逻辑统一)。
写在最后的话
一万公里开下来,觉得很值。虽然也遇到了些问题,但整体来说是一次愉快的购车和开车经历。
希望可以做到真的把 L9 开到报废,也希望理想能继续保持初心,从底层逻辑去好好思考设计一下 L9的 软件系统,像 ONE 刚发布时那样。